客服热线QQ:405738405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药材 » 药市点评 » 正文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1970-01-01  来源:健康生态场  作者:健康生态场  浏览次数:342

  尹艳,李倩,郭昀,刘长利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69

关键词:亳州;中药材;中药市场

    安徽毫州素有“药都”之称,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其“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药材专业市场。故亳州的中药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中药市场发展情况。为深入了解毫州药材市场的实况,增进对国内中药发展现状的认识,我们于2012915日赴安徽毫州做了为期一天半的实地考察,现就考察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概况

11主体经营模式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经营模式分为两大主体。一是交易大厅的摊位销售:交易大厅分为两层,有数干个摊位,商贩多为当地居民或来自各地的药农、药商,主要进行各类散装药材的批发销售,基本不接受零售。交易大厅二层除固定摊位商贩外,还有部分零散药材销售人员,交易时间短。交易大厅一层均为固定摊位,交易时间较长。二是围绕交易大厅外四周的商铺销售:与交易大厅摊位不同,各商铺有自己独立的店面和商铺名,通常为某药材的直销店或专营店,其销售大多为冬虫夏草、藏红花、鹿茸、人参等名贵中药材,该类店铺提供不同规格和质量的某种或某几种中药材的批发或包装零售,也提供异地发货服务。此外,在交易市场周围,还零散分布着一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展示厅、中药材信息服务部、中药药械器具经营单位、中药材包装销售点,以及搬运、寄存、饭店、旅社、金融、邮政等其他服务组织,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贸易体系。

12市场管理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由康美(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开办。2003年,亳州市政府依据“市场运作、公司管理、规范经营、政府监督”原则,建立了中药材市场管理体系,后与康美(

)世纪国药有限公司签订责任书,成立了毫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直接管理责任单位,确保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规范有序经营。

13药材情况

    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亳州以其全国南北地理中心的特殊位置容纳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品种,规格各异。交易大厅以各类药材切片为主,包括统货和各级别的选货,个子货(根茎类中药)较为少见或仅作为样品供参考鉴定。因 亳州为芍药重要栽培产地,所以,白芍在交易市场的出售量较大。

    受药材质量、规格等因素影响,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药材售价虽存在一定摊位差异,但平均售价较其他地区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售价低。以甘草为例,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平均售价较河北安国低约19%,且品质更好。

2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市场布局

    从交易市场摊位布局看,同种药材销售摊位分布过于零散,既不便于药材采购人员寻找和对比药材的质量和价格,也不利于市场监督人员对药材流通信息的监管和对药材质量的控制。因此,建议管理部门应进行合理规划,集中或相对集中同种药材的销售摊位,如按药材出售量统一规划固定销售摊位等。

22市场管理

    交易市场人多杂乱,除药材商贩外,还有不少贩卖各类餐饮食品的商贩,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与一般的集贸市场不同,中药材作为交易商品有其特殊性,故应在各方面注意其他物品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另外,整个交易市场虽偶尔可见市场管理人员走动,但并未见其发挥真正作用,市场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建议管理部门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药材市场商贩多为非专业人员,他们对中药的了解存在一定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药材的流通与市场正常发展。建议市场和政府相关部门既要适当提高药商进驻市场的门槛,也应为药商们提供方便可行的学习机会,普及中医药知识。

23药材质量

    据调查,交易市场上很多药材都经过熏硫处理,但药商并未标示,甚至将熏硫的药材标明为“无硫”。在传统药材采收加工过程中,有的品种会用硫熏来防腐或改变药材色泽,但其中残留的硫对人体有危害。因此,监管部门应对此做出相应检测规定。在药材规格上,虽有统、选之分,但各摊位标牌上并未明确标注规格。部分有产地、年限的药材,很多药商对相关信息却并无确切掌握,或故意将不同质量和产地的药材混杂在一起,以次充好。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部分药材的伪品和禁用的药材,如关木通。作为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各类中药材作为中药饮片原料由此流向全国各地药厂、药店、医院,毒物质,通过炮制可以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减少毒性。如巴豆是剧烈的泻下药,其所含的巴豆油是既有毒又有效的成分,巴豆生品含巴豆油为40%~60%,泻下作用峻烈,毒性较大,从宋代开始,一直应用加热后压榨去油的炮制方法加工巴豆,使巴豆毒素加热变性,压榨降低巴豆油的含量,达到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之目的。《药典》规定,巴豆霜的含脂肪油量为18O%~200%,该范围可以控制巴豆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苍术中过量的挥发油对生物体有害,经过麸炒或炒焦后可降低挥发油的含量,缓和苍术的苦燥之性。再如苦杏仁、白果、郁李仁等均含有苦杏仁苷(氰苷),氰苷在体内被酶水解产生氰氢酸,是一种强烈的细胞毒物质,采用加热炮制,如炒、焊、蒸等可使苦杏仁酶失去活性,达到杀酶保苷,防止毒性成分生成的目的。生品半夏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但炮制品半夏几乎没有任何刺激性。中药附子具有较强的心脏毒性,但其炮制品中的有毒成分乌头碱含量明显下降,而且在所含的乌头碱中毒性强的双酯链的乌头碱含量减低,而增加了毒性较低的单酯链乌头碱比例,因此附子经传统的“蒸”法炮制不仅降低了有毒成分的含量,而且还调整附子中各类生物碱的比例,从而达到降低毒性保存药效目的。

22配伍减毒

    中医控毒的另一个方法就是配伍减毒。《内经》有关君、臣、佐、使的配方理论中,佐药的定义就是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如传统中药方剂十枣汤,以大枣煎汤送服芫花、甘遂、大戟末,通过大枣护中补脾的作用,缓和三者对胃肠道的刺激。四逆汤中君药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臣药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佐使炙甘草固护阴液,缓干姜、附子的燥烈之性,制附子毒性。实验研究表明,四逆汤中甘草可起到拮抗附子毒性的配伍减毒作用,而且在减毒的同时其抗炎镇痛的药效学作用并未受到影响。

    中药“七情”配伍理论,是从中药药性理论角度进行配伍减毒。中药药性主要指四气(寒热温凉)和升降浮沉等,将药性相反的两个中药联合使用,使之相互制约达到对立的统一,从而防止某味中药药性(如热或寒)过度表达而产生不良反应。如大黄附子汤中苦寒之大黄配辛温之附子,半夏泻心汤中辛温之半夏配苦寒之黄连。一寒一热,既可缓和药物毒性,又能相反相成增强疗效。实验研究也表明寒性药大黄可以明显拮抗热性药附子的毒性。

    另外,中药“七情配伍”的理论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不同中药组对配伍所产生的药理学(药效和毒性)作用的归纳与总结。中药组对配伍有7种情况:单行、相须、相使、相恶、相畏、相杀、相反,揭示了中药配伍的四大规律(增效、减毒、减效、增毒)。其中相杀、相畏配伍是针对有毒中药的配伍减毒,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偏性,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偏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历代本草记录了大量的中药之间相杀、相畏关系的配伍范例。笔者对于古代文献所记载的附子相杀(远志、防风杀附子毒)和相畏(附子畏防风、甘草、黄芪)理论,平行比较了附子配伍甘草、黄芪、防风和远志的急性毒性和心脏毒性,结果显示,附子配伍甘草和黄芪后能够明显提高附子的半数致死剂量和附子心脏毒性的半数中毒剂量,甘草和黄芪对附子的毒性具有明显的减毒作用。中药雄黄能够治疗白血病,但雄黄的有毒有效成分是三氧化二砷。在临床应用中常易发生中毒及不良反应,根据中药配伍理论及方法方法制备中药雄黄复方制剂则收到增加疗效和降低毒性的效果。近年来学者对于有毒中药如附子、黄药子、雷公藤、关木通等进行的配伍减毒实验研究表明,通过配伍能够减轻或者消除药物的毒性。

3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

31品种有误

    不少中药的植物基原不是一种植物,而是两种甚至多种植物,这就意味着在同一个中药名称下会有两种或更多的不同植物。这些同一个中药名称的不同植物,它们或是同属不同种、或是同科不同属,甚至不同科的植物。其中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有的毒大,有的毒小。国外发生的中药防己肾毒性就是由于品种混淆而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中药防己项下有粉防己、广防己等数种不同科属的植物,其中粉防己(stephaniae tetrandrae具有减肥作用,并没有肾脏毒性,但误用广防己(Radix Aristolchiae Fangchi减肥而引起肾毒性。木通也是如此,在“木通”名下有川木通、白木通、关木通(~aulis ArEstolochiae Manshuriensis。结果大量使用关木通造成药物性。肾毒性。此外,国外报道的千里光可以引起肝脏毒性,但它们所用的千里光是欧千里光(Senecieo vu]garis,而我国入药的千里光只有一种:Herba Senecionis Scandentis。二者虽然为同属植物,但因品种不同,因而有毒成分(不饱和的吡咯里西定生物碱)含量和毒性迥然不同。如果用欧千里光的毒性实验结果来推断我国药用千里光的毒性,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外延。为了防止毒性的发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已经禁止使用广防己和关木通;同时为了中药品种的同名异物现象,SFDA正在进行相关工作,最终作到一名一药。

32提取工艺

    不同的提取制备工艺将会得到中药的不同提取物,例如水提物、乙醇提取物等,这些不同提取物的毒性可能有较大的差别。由于千里光中有毒成分不饱和的吡咯里西定生物碱是水难溶的,因此采用中医药传统的水煎煮制备工艺,千里光有毒成分的得率就很低,中成药千柏鼻炎片是采用水提取的制备工艺,因而该药几乎检测不到不饱和的吡咯里西定生物碱,甚至有人报道,我国药用千里光的水提取物不仅没有肝毒性作用,反而在一定剂量下还有保肝作用。现在时而见到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逻辑:一个化合物有毒一含有该有毒成分的中药就一定有毒一含有该中药的复方配伍制剂也一定有毒。通过上述论述,显然这一思维程式是缺乏试验数据支持的推理。

    不仅提取方法不同会影响中药毒性的有无和强弱,而且即使同一种提取工艺,而工艺参数不同也会影响中药的毒性,如用水煎煮附子可以降解有毒成分乌头碱,不同的煎煮时间其生物碱的含量明显不同,2 h或更长时间的煎煮将会明显降低附子的毒性。

33药不对“证”

    中医治疗疾病特色之一就是辨证施治,讲究药证相符,热证当用寒性药物,寒证当用热性药物。所谓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如药证不符则易于出现不良反应,只要用药对证,其毒性则明显减轻,正如古人所云“有故无殒,亦无殒矣”。如附子的《药典》推荐用量为315 g,但对于阴()证患者,有医家常超量使用附子,并延长附子的煎煮时间进行控毒。

    中医治病讲究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因此,除了上述影响因素之外,中药材的产地、时令、地区、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也会影响中药的毒性。

4小结

    近年来,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些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如代谢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芯片等技术也应用于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大大促进了中药毒理学的研究水平。但中药毒理学研究也存在不足,如中药毒性的评价多借鉴化药毒理学方法,在中药的安全性评价中未能够充分考虑到诸如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毒一证的相关性、炮制减毒、复方配伍减毒等中医药特点等。笔者认为,在中药毒理学的研究中,不仅要采用先进的研究思路和模式,以及新的技术和方法,并结合中医药的特点进行研究,才能形成中药毒性特有的评价方法和理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