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QQ:405738405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药材 » 行业动态 » 正文

山东集中打造国家道地药材种子繁育基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03  浏览次数:75
核心提示:板蓝根、木瓜、莲翘、丹参......一走进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双泉庄村虽时近初冬,道路两旁田地里的各类中药材不少还是绿意盎然。“这儿是颐善集团着力打造的中草药核心种植区,面积达3000余亩,也是中国道地药材种子繁育基地。”该村支部书记王庆柱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在这个基地中,共有760多种中药材,其中有360余种中药材已经在双泉庄中药材示范基地中成功存活,本地中药材占80%以上。
    中药材种植面积上规模
    谈起为什么会把中草药作为拉动经济发展乃至马山镇城市化的马车,马山镇主要负责人说,马山是纯山区,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土地产出率低,农民增收出路少,2008年以来,针对马山传统农业种植效益不高的实际,镇党委一班人和干部围绕“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民尽快致富”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反复讨论。马山镇自古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特别是栝楼,自清朝起就有“栝楼产于马山庄科”的记载,最终将中草药种植作为马山镇的经济突破口。
    为进一步打响药材的特色品牌,马山镇逐步将丹参、栝楼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作为地道药材的主导产业。2009年,马山栝楼申请“全国地理性标志产品”,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成为全国第一个中药材品种地理性标志产品。同时马山镇中药材种植也被列为济南市现代农业特色品牌示范基地,成为济南市八大特色农产品基地之一。
    2010年,“马山栝楼”荣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马山丹参标准化种植基地(GAP)模式也已经通过省级专家认证,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奠定品牌基础。
    农民增收是根本
马山镇在实践摸索中独创了“校、地、企、农”四方合作模式,强力推动农业长期增效、农民持续增收。2008年,镇政府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在专家教授的参与和指导下,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要求、统一规范操作,为农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2011年3月,与环球医药控股集团签订中药材种植基地协议,成功引进环球医药控股集团、济南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医药企业,确保了中药材产业长期持续发展。
    土地流转方面,马山镇积极协调农民与企业的利益问题,通过双泉庄核心种植区土地整理项目,整合土地资源,扩大流转面积,形成产业化种植,增加农民收益。土地流转的价格,按农作物的价格、土地质量的差别而定,元不等。为保障农民的长期利益,在与企业签订协议时,企业租赁农民土地的价格实行定期浮动制,每五年为一个周期调整一次。
    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农民由此得到三块收益:一是土地租赁承包费;二是农民打工收入即劳务性工资,中草药产业化后,这些“失地”农民直接加入到这个产业中,转化为产业工人;三是老百姓参与中草药企业分红,这个分红根据种植草药的种类来分,有基本价,比如企业规定产1000斤,超过1000斤的部分利润对半分。
    中药材种植核心区—双泉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庆柱说,中药材产业化后,农民普遍比以前种植农作物时收益高了,基本上一亩地能增收元,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目前,马山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1.6万亩,涉及该镇的53个行政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