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QQ:405738405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药材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中药饮片规范化管理面临挑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8  浏览次数:1693
核心提示:前一段时间,山银花和金银花之争引发了广泛关注,但其实二者还仅仅是“银花家族”的“冰山一角”。

前一段时间,山银花和金银花之争引发了广泛关注,但其实二者还仅仅是“银花家族”的“冰山一角”。目前,《中国药典》和各本草典籍收载的在全国各地被当作“金银花”的植物来源粗略统计有十余种,除忍冬外,还有华南忍冬、红腺忍冬、黄褐毛忍冬、灰毡毛忍冬、细毡毛忍冬、短唇忍冬、水忍冬、大花忍冬、异毛忍冬、短柄忍冬等,分别有土银花、山银花、大银花、大叶金银花、水银花等诸多称呼。
  
       其实,一种药材有多种来源,以及由地区习惯用药等导致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在中药领域一直长期存在。多年来,国家药典委员会曾做了大量“一药一名”的区别工作,但中药材和饮片在来源、规格、名称等方面不够规范的情况仍旧十分普遍。以北京地区的饮片供应品种为例,出现有山豆根(豆科)与北豆根(防己科)混用、金钱草(报春花科)与广金钱草(豆科)混用、麦冬(百合科麦冬属)与山麦冬(百合科山麦冬属)混用、葛根(豆科野葛)与粉葛(豆科甘葛藤)混用、西(藏)青果(使君子科)与青果(橄榄科)混用、苘麻子(锦葵科苘麻)与冬葵子(锦葵科冬葵)混用等等。
   
       除去植物来源的混乱外,各地中药房还存在同一饮片名称下不同炮制规格混用的情况。比如熟地黄,上海、浙江采用“蒸制的熟地黄”,北京地区采用“黄酒炖制的熟地黄”,而西南地区采用的则是“白酒蒸制或砂仁制的熟地黄”。有时同一个地区因供应厂家不同,导致不同炮制方法的熟地黄出现混用。同样的情形还有:用姜、矾制的制白附子和豆腐制的制白附子混用;用黑豆汁炖制的制何首乌和用黑豆、黄酒炖制的制何首乌,以及用黑豆汁蒸制的制何首乌混用;煮制、蒸制的制草乌和用甘草、银花制的制草乌,以及用豆腐制的制草乌混用等。
  
       此外,不同产地、不同生产年限、不同采制方法的饮片混用,更是十分普遍。如目前市售的商品中药材中,白芍有杭白芍(浙江东阳产)、亳芍(安徽亳州产)、川芍(四川中江产);麦冬有杭麦冬(浙江慈溪产)、川麦冬(四川绵阳产);白菊花有杭菊花(浙江产)、亳菊(安徽产)、川菊(四川产)、怀菊(河南产)、祁菊(河北产);厚朴有温厚朴(浙江产)、川厚朴(四川、湖北产);黄柏有川黄柏(四川、云南产)、关黄柏(吉林、辽宁产)等不同产品。
      
       中医临床用药中,不同品种、不同炮制方法、不同产区和采制方法的饮片的混用,都会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的稳定性。对一物多源的饮片,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织研究,明确其混用是否合理、混用品种是否存在区别等,指导临床用药。对不同炮制方法、不同产区和采制方法的饮片,建议各地区中药房管理人员应统一标准进货,努力保证用药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