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QQ:405738405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药材 » 行业动态 » 正文

海南槟榔因“绿”而生“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27  浏览次数:52
核心提示:  不到一个月,槟榔鲜果收购价格就从每斤3块多涨到了11块钱。海南省屯昌县乌坡镇美华村村民陈光明2014年乐开了花,60亩槟榔卖


  “不到一个月,槟榔鲜果收购价格就从每斤3块多涨到了11块钱。”海南省屯昌县乌坡镇美华村村民陈光明2014年乐开了花,60亩槟榔卖了50多万元,同样一块地2013年却只卖了5万多元。刚刚卖完最后一批槟榔的陈光明没敢懈怠,已经着手加强田间管理,希望2015年能够在产量上有所突破。

  从2013年的5万元,到2014年的50多万元,这一悲喜两重天的变化,源于海南槟榔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绿色改造助槟榔产业提档升级

  槟榔在海南是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被称为“绿金”,种植面积近140万亩,其产量占全国95%的份额,全省近230万农民种植槟榔并以此为生。

  小槟榔,大产业。在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看来,槟榔产业能否健康稳定发展,事关海南百万种植、加工运销户的生计,是关乎海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头等大事。

  早在2012年海南首届槟榔文化节期间,罗保铭就提出,要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通过开发生产槟榔牙膏、槟榔茶、槟榔酒、槟榔糖果等,使槟榔产品更加多样化。同时可尝试将槟榔与香草兰、香水柠檬、胡椒等海南盛产的热带作物相结合,开发具有特色口味的槟榔加工产品,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力争将其打造成为海南的特色旅游产品。

  为了改变海南槟榔初加工业单打独斗、污染环境的土炉作坊生产模式,2012年海南召集农业部门,启动了全省槟榔烘干绿色改造项目,协调政府财政资金扶持槟榔烘干环保炉建设,同时,鼓励槟榔种植、加工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增加海南农民市场议价权。次年,海南省农业厅正式实施槟榔烘干绿色改造项目,安排项目经费4200万元,去年安排项目经费6000万元,万宁、屯昌、琼海、定安等10个槟榔种植面积产量较大的市县已实施该项目。

  市场需求倒逼出“环保型槟榔干果”

  时隔4年,屯昌县乌坡镇镇长陈柏全再次穿上了白衬衫。“以前,一到槟榔加工季节,全镇300家土灶烟熏槟榔作坊,到处烟雾缭绕,白衬衫穿上不久就会变黄。今年小作坊没了,烟雾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环保型槟榔初加工厂。”

  海南省农业厅产业规划处处长助理谢辉介绍,截至2014年10月,全省已完成槟榔烘干环保炉建设9549台(套),拆除传统烟熏烘烤炉34920个,槟榔产业“消烟”行动取得重大进展,预计3~5年时间可完成传统土炉的绿色改造。

  “今年‘绿色槟榔’成为流行词,不仅污染减少了,槟榔品质也提高了。”陈柏全说。

  “土炉烘烤槟榔,需要用烟熏,木材燃烧不充分,浓烟中携带了大量一氧化碳、炭黑等有害物质。”屯昌槟榔协会秘书长黎汉强介绍,目前,海南生产的环保型干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电烘生产的干果,另一种是蒸汽蒸出的干果。无论哪种,质量安全都大大提高,槟榔干果都不会有炭黑、焦油等残留物,消费者接受度高。

  在黎汉强看来,环保型干果能够得以迅速推广,市场倒逼作用不可忽视。虽然烟熏味的槟榔仍占湖南消费市场的主要份额,但随着全国其他省市消费市场的不断开拓,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环保型槟榔干果越来越受追捧。

  “环保型加工,虽然前期投入大,但是后期加工成本却大幅度降低,每斤干果的加工成本在一块一左右,只有土炉加工成本的一半。”屯昌敦琼槟榔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敦琼介绍说。

  谢辉介绍,海南省农业厅将组织相关单位制定槟榔干果产品的质量标准,引导加工户统一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避免市场价格混乱,进一步稳定农民收入。

  理性看待高价,科学种管增强后劲

  万宁市作为“中国槟榔之乡”,其槟榔种植面积、产量及初加工能力均占海南的一半以上。万宁市槟榔局局长蔡正学呼吁广大槟榔种植户要“理性看待今年高价,着重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单产”。

  “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最不想看到就是槟榔价格大起大落,槟榔产业能够健康平稳发展,种植户和初加工商能够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才是最理想的发展状况。”蔡正学坦言,在海南槟榔种植面积难以大规模扩大,槟榔生长周期较长的前提下,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提高单产,才是槟榔种植户最应该做的。

  为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管理,万宁市去年建设了三个一千亩槟榔高产栽培科技示范基地,推广槟榔良种、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应用槟榔富硒专用配方肥料、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农药等绿色集成田间管理技术,以提高槟榔产量和质量。通过绿色防控,示范园槟榔普遍增长20%~30%,亩产可达2000近左右。

  从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岗位退休后的王进才,有技术、懂管理。他将自己的300多亩槟榔园围成三块,在林下轮流放养了200多头小黄牛,又从内地引进皇草这一高产牧草品种,作为雨天和晚上的辅料,实现全程无饲料绿色养殖。

  “现在一头牛能卖到一万多块,而且供不应求。”王进才笑着说,立体种养,不仅解决了槟榔管理中最烦人的除草问题,可免打除草剂,减少槟榔病害发生,而且还能增加经济效益,保持槟榔园生态平衡。老王的300多亩槟榔园,今年单槟榔一项就赚了150多万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