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QQ:405738405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药材 » 行业动态 » 正文

当药材卖不出去 那就加工成饲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1  浏览次数:68
核心提示:工人们正在加工金荞麦秸秆  去年,我家种了6亩金荞麦,光是卖杆杆就收入了6000多元,金荞麦留在地里续生,今年的杆杆起码卖1万



工人们正在加工金荞麦秸秆

  “去年,我家种了6亩金荞麦,光是卖杆杆就收入了6000多元,金荞麦留在地里续生,今年的杆杆起码卖1万块钱,加上续生的金荞麦,要搞几叠票子呢!”近日,石柱下路镇天泉村先锋组年过花甲的马兹祥,望着长得绿油油的金荞麦高兴地告诉笔者,感谢袁老板给了他们发财的机会。

  他说的金荞麦杆杆,就是金荞麦长在地面上的秸秆,而他所说的袁老板就是该县金荞麦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仁贵。

  2004年,袁仁贵辞去石柱县中药材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前往偏远落后的该县悦崃镇五岗村,通过反复实地调研,准备带领村民发展药用植物金荞麦。

  半信半疑的村民,当年只种植了50亩。

  2004年11月,50亩金荞麦亩均纯收入2000多元,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

  2005年,五岗村金荞麦种植猛增至526亩。

  袁仁贵在五岗村建立了石柱第一个金荞麦专业合作社,同时与太极集团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

  随后,金荞麦加工厂也落户五岗村,形成了金荞麦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到2010年,全县近20个乡镇种植金荞麦,种植规模发展到2万余亩。

  急中生智加工生态饲料

  产量上来,销售却跟不上了,漫山遍野堆积如山的金荞麦秸秆开始卖不出去。

  听着大家不绝于耳的埋怨,袁仁贵一边反复思考,一边查阅有关资料。

  “行了!”2010年冬的一个清晨,彻夜未眠的袁仁贵,结合近段时间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决定用金荞麦生产家畜饲料。

  寒冬腊月,袁仁贵辗转于荣昌、成都等地,考察饲料需求,学习饲料加工及其配方。

  考察学习后的袁仁贵发现,金荞麦秸秆不仅可以预防生猪蓝耳病,还能提高免疫能力,提升猪肉品质,应该可以加工成饲料。

  一度急得焦头烂额的袁仁贵,顿时豁然开朗。他拿出前几年的积蓄筹建饲料加工厂。

  说干就干。2011年金荞麦春播前,投资40余万元的饲料加工厂建成了。

  走新路与村民共赢

  2012年春节后,袁仁贵在三星乡承包了一个中型养猪场,提供不同配方的金荞麦饲料。

  当年年末,袁仁贵花钱买下不同饲料喂养出来的肥猪各一头,宰杀后宴请当地人,收集食客的评价。

  功夫不负苦心人。金荞麦秸秆加工饲料的路子走通了。

  以前觉得是累赘的金荞麦秸秆、根须,“变废为宝”成为猪饲料添加剂,让村民每亩金荞麦又可多卖1000元左右,大家高兴不已。

  当然,共赢的袁仁贵也尝到了甜头。

  “2012年以来,每天生产成功注册的‘植望’牌饲料6吨,日增收1000元左右。”袁仁贵说,因该饲料喂养出来的生猪肉质优良,饲料供不应求。

  2014年,袁仁贵再次投入300余万元,新建了日产150吨的全自动金荞麦饲料生产流水线,经过反复调试,于近日正式投入生产。

  “走到今天,都是‘逼’出来的!”袁仁贵笑着说。

  如今,金荞麦产业每年除了让老百姓可增加直接经济收入2000万元、合作社增收500万元外,还提供了近20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