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QQ:405738405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药材 » 热点聚焦 » 正文

枣庄姜农惜售待涨陷"姜"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1970-01-01  来源:健康生态场  作者:健康生态场  浏览次数:105

   “仲夏七月莲满堂,霜降时节姜收忙。”这两天,虽已过霜降,但温度还算适宜,在黄姜收获的高峰期,在黄姜散发的特有气息中,山东枣庄姜农们迎来了一年的好收成,但好收成却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

 
  姜农惜售待涨,卖与不卖陷“姜”局
 
  曾经被戏称为“姜你军”的生姜最近又卷土重来,突然到访的“姜你军”不仅让收购商措手不及,也让生姜市场的走向扑朔迷离。去年同期一两块钱一斤的鲜姜今年直逼7元大关,老黄姜价格更是一度达到每斤5元。虽然刚到黄姜收获的季节,但是收购黄姜的人已经络绎不绝,站在田间地头与卖方不停地讨价还价。一业内人士表示,“姜你军”卷土重来与种植面积的缩减及产量降低等因素不无关系。
 
  23日上午10时许,暖阳高照,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山亭区徐庄镇龙头湾村姜农尚均贵和老伴已经蹲在自家姜地里3个多小时了,在他身后,一排排还沾着泥土的生黄姜被夫妻俩码放得整整齐齐,经霜打过的姜叶虽显沧桑,却也翠色不减。眼看生姜就要收获完了,望着零零散散的姜田,坐在地头上抽烟的老尚喜忧参半地说:“算算这可是近10年里第二次卖上这么好的价钱了,上次还是2010年的时候,现在总算把这两年亏的钱补回来了。”顺着老尚的手望去,数排绿油油的大姜成熟待采,周围几户姜农也在姜田里掘地、抖土、割秸,将刚刨出来的大姜剪掉姜叶、清除泥土后,整齐地摆放在筐中。
 
  “再过一个星期,村里的黄姜就都进窖了。前两年姜价只有每斤一两块钱的时候少有人关注,现在可以卖个好价钱了,关注的人突然多了起来。价钱好了,农户惜售不敢卖;价钱不好,农户更不敢卖。再者,姜丝尚未形成,姜农们也很少会出售鲜姜,反正姜农家里都有姜窖,也不怕姜会腐烂。姜农担心姜会染上病毒,影响后期的储藏,一旦姜下了窖再开门就很难了,一般来说,姜农不会只拿出去一半或几筐去卖,开一次窖门,最好是整窖的姜都卖出去。”至于家里的姜卖与不卖,老尚有自己的想法:“再等等看,过年的时候,姜价可能会更高。”采访中很多姜农都表达了和老尚一样的看法,他们对目前的姜价还是不太满意。
 
  姜价看涨,商贩坐等好价
 
  “卖得太早了,亏大了啊!”突如其来的上涨行情,让不少姜贩子后悔不迭,姜贩子抱住了手里所剩不多的生姜,决心等个好价。家住滕州的姜农小蔡,正坐在自己满满一农用车生姜的顶上,在鲁南批发市场附近悠闲地等着生意,与他一起等生意的,多数是从姜农手里收姜后来批发的姜贩子。从事生姜、大蒜等批发生意的崔先生表示:“从5月份‘毒生姜’事件平息后,生姜的收购价就开始见涨,起初还是3元/斤,到了10月中旬的时候,品质稍好些的收购价就已高达5元/斤,收购价高,批发价也低不了,所以零售的自然就更贵了。”
 
  直到下午3时许,市场上卖姜的车仍稀稀拉拉地占据有利地势,三三两两的商贩围坐在一起闲聊,虽不出货,但也不愁,反而笑着跟商场、超市来采购的人员聊起了天:“我的姜可比那些面姜好,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今天卖不出,不急。”这一圈转下来倒是显得买家更是焦急了些。25日,某大型商场的采购人员杨先生在采购生姜时发现,当天市场上销售的大姜以老黄姜为主,4元一斤的姜价,说起来算高了,姜价疯涨的时候,出货量反而多,每天有上百斤左右,这两天价格稍微下降了点,来拿姜的人却少了,这就是所谓的买涨不买跌。
 
  对于生姜价格近日回暖一事,不少做生姜批发生意的商家表示,主要还是因为现在收购价不高,窖存老姜的储存量越来越少,价格自然会稍涨一些;另一方面,经过两年低迷的市场后,很多大姜收购商看好2013年的市场,姜价适当回升,也在意料之中。但对于是否会大赚一笔,多数姜贩对此并不看好。“说不上是赚是赔,这两年,就没卖过称心价,今年行情算好的,平均每斤也就卖3块钱/斤,去年每斤只卖1块钱左右,机会好了能赚点,机会赶不巧又够呛了!之所以说不赚钱是因为姜本来就是调味品,如今姜这么贵,不少人能不吃就不吃了。这么一来,销量就少了,好几天出不了一车货,这么一算,也就不赚钱了。”崔先生表示。
 价低加上“姜瘟”,姜农准备放弃种植
 
  正在滕州收姜的曹先生表示:“最近3年,姜价持续下跌,去年达到近年来的最低谷,生姜批发价不到1元,价贱伤农,很多农户都不种了。不算人力成本,每斤姜要卖到1元以上才能保证农民不亏钱,但是近两年,田间的收购价最差的时候只有几毛钱,姜农几乎都是白忙活一场。总体来说,今年我市生姜减产和种植户大量减少也是姜价走高的原因之一。”采访中,除了价格低让姜农发愁之外,因为雨水、气候等原因造成的“姜瘟”也让姜农有苦难言,不少姜农打算明年不再种黄姜,或是继续缩减种植面积。
 
  “‘姜瘟’就是我们俗称的‘烂脖子’,这两年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经历过‘姜瘟’的生姜不能等到霜降时再收获了,这两年不少姜都因为‘姜瘟’而绝产了。‘姜瘟’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具体什么情况谁也不清楚,也没有解决办法,之前农业专家也来看过,但治不了,只能赶紧挖出来,而经历过‘姜瘟’的土地近几年内也不能再种姜了。”老尚解释说。
 
  “一亩姜经过了近七个月的田间管理、施肥、打药等环节,到了收获季节,现在亩产量能达到5000多斤。按照现在的收购价格,稍微能有点赚头,我已经很知足了。虽然目前黄姜收购价格微涨,但仍是起伏不定,这还是让很多姜农心里没底。种姜比种庄稼费时费力,收益也比种庄稼好些,但种地的收入和在外面打工人的收入没法比,人家在外打工一个月比我种一年地还要多,要不是年龄大了,我早就外出打工去了,以后也不打算规模化种姜了。”种了30多年黄姜的老尚算了这样一笔账。
 
  黄姜全身都是宝,多渠道销售破“姜”局
 
  丰收在望遭遇“当头一棒”,这对于近几年一直面临销售压力的鲜姜市场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姜农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到头来却因种种原因导致产品滞销,如何破解销售“姜”局对很多姜农来说,除了低价批发或者拉到城里去卖,别无他法,黄姜滞销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姜农们种植的积极性。
 
  “黄姜全身都是宝,除了姜可以食用,姜叶也是难得的美味,既可以做食材,又可以做药材,关键是找准‘套路’,打多渠道互补的‘组合拳’。比如,通过亲子体验农家乐、QQ群、俱乐部等牵线搭桥,动员在市区居住的居民到地头采摘、购买,感受姜农丰收的喜悦,玩乐过后大家也都很乐意买。此外,可以吸引人们来农村品尝‘姜味’农家菜,还可以通过商场、超市进行零售或者进行深加工,卖东西要多层次营销,不能一棵树上吊死。这是经验,也是教训。”姜农杨先生说,“有些姜农种得不多,产量也不怎么大,但不管种多种少,都需要重视姜的品质,不能将烂姜卖给消费者,‘口口相传’的宣传功效,一个人吃了说不好,就会带动周边更多的人不来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