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QQ:405738405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药材 » 热点聚焦 » 正文

贵州大方县:冬日收天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1970-01-01  来源:健康生态场  作者:健康生态场  浏览次数:87

 

 11月25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星宿乡云峰村,农民摆木播种,以便天麻生长。

 

  作为名贵药材,天麻似乎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野生天麻在被疯狂采挖后资源逐渐稀少,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已开始尝试人工培育天麻。云贵天麻赫赫有名,而在冬季,黔西北的冬麻成为进补佳品,赶在冬补的前头,我们前往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寻找最好的天麻。

 

  天麻

 

  天麻又名赤箭、离母、鬼督邮、神草、独摇芝、赤箭脂、定风草、合离草、独摇、自动草、水洋芋。《本草纲目》记载,“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用于治疗头痛、头晕目眩者尤宜,近年研究发现它还有增智、健脑、延缓衰老的作用,对老年性痴呆症有一定疗效。

 

  11月末,距离大方县城40分钟车程的星宿乡,冬麻该收了。

 

  早晨8点刚过,云峰村村民王万军和提着铁铲背着竹筐的村民一起上山了。虽是初冬时节,山上的绿意仍未褪尽。11月以来,冬麻进入采收季节,王万军的打算是在明年1月以前采完并播下种,之后就要过年了。

 

  冬麻,也就是冬天收获的天麻,这味中药收获分两季,冬至以前称为“冬麻”,立夏以前唤作“春麻”。长在地下的天麻,一生离不开一种叫蜜环菌的真菌供给养分,而蜜环菌则需要寄生在新鲜枝木中不间断地摄取营养,故对于天麻而言,山间林中乃是生长的天堂。

 

  外形似箭头的天麻,又称为“赤箭”,白居易《斋居》有诗句,“黄芪数匙粥,赤箭一瓯汤”,可见唐人已用天麻煲汤养生,今人的餐桌上,天麻还被用来泡酒或炖鸡煮鸽,最宜治疗头痛、头晕目眩等症。

 

  作为名贵药材,天麻似乎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野生天麻在被疯狂采挖后资源逐渐稀少,上世纪50年代,人们已开始尝试人工培育天麻,或是田间种植,或是林下培养。

 

  “如今田间培育较少,大多采用林下,因为后者的种植状态更接近野生天麻的生活环境,整个过程不用施肥,人工介入少,天麻品质较好。”贵州大方县九龙天麻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平说。

 

  “中国天麻看贵州,贵州天麻看大方”。云贵天麻赫赫有名,而在冬季,黔西北的冬麻成为进补佳品,赶在冬补的前头,我们前往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寻找最好的天麻。

 

  大方县城四面环山,和中国很多地级县一样,路面连绵起伏,在此处开车闲逛,不停地上坡下坡。当我们问起最近的超市在哪儿,当地人索性只答,“往上走就到了。” 山中林下挖天麻

 

  39岁的王万军,常年为山间林下的天麻奔波忙碌,并未发福,板寸头显得整个人挺精干,大眼睛笑起来格外有亲和力。他和姐弟几人经营着一个600多亩的天麻种植基地。这个由6户家庭组成的农业合作社,每年能带来七八十万元的收入,刨去近18万元的人工、水电、材料、运输等费用,利润还算不错。

 

  王家的采挖队伍中2男5女,包括王万军大姐和雇来的人。“男的力气大,100元/天,女的60元/天,有时候一天要雇佣十几个人上山帮忙。”王万军说。

 

  到了半山腰,7人各自散开。云峰村村民刘国英和丈夫都来帮忙收天麻,挣点工钱。年过半百的刘国英发缘已白,但浑身散发着结实的劲道。她将竹筐放在一边,找了一处,用铲子狠狠刨开泥地,土块四溅,继续往下深入,力道温柔起来。“如果铲子碰伤了天麻,块茎破损或者断成两截,就卖不出好价钱了。”王万军说。

 

  他定下的工钱,是按天给,而不是按工分计,“现在这种算钱方式,农民上工时可能会偷懒,但总比为了多挖多挣钱,将天麻挖坏了好。”

 

  第一个坑中,刘国英找到的成熟天麻并不多,只有五六个,个头也多如手指粗细,她把天麻扔进了身旁的竹筐中,同时采出的天麻种子另外归类。接着,把出土的木材整齐垒在一边,方便之后播种时再次埋入。

 

  挖一个坑大约需要15分钟。接着开挖的第二个坑,带给她不小的惊喜,天麻又胖又圆,品质不错。

 

  王万军的天麻种植基地所处乌蒙山区,海拔1800米,气候十分利于中药材的种植和生长。“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又阴又湿的环境很合天麻的喜好,种植地还得是斜坡,避免天麻被聚集的雨水泡烂。“这座山坡半阴半阳,比全阴坡或全阳坡都要好,天麻的生长要达到一定温度和一定湿度。”王万军说。

  播种与采收同步

 

  这个时节,是冬麻的采收季,同样也是播种季。

 

  说话间,不远处爆出一声轰塌巨响,闻声望去,原来是在卸木材。队伍中的两名男性负责用竹筐运木上山。他们朝前低下脑袋,负重的背脊猛力弯曲,重力和惯性作用下,新鲜的木头一股脑儿被倒出。

 

  天麻种植,木头非常关键,它是蜜环菌的养料。养肥了蜜环菌,食真菌的天麻自然长得饱满结实,量多个大。

 

  “用了两年的木头要换了,因为蜜环菌差不多把它吃空了,就不利于真菌生长了。”王万军挑出一块腐烂发黑的木头,指着表面一根根比发丝略粗的黑线,“这个是蜜环菌。”他凭着树枝横断面的纹理、稀松度便能辨别木块的使用时间有没有超过两年。

 

  树木的取材也来源于整座大山,栗树、青杠等都是合适的材料。王万军的妻子杨丽琼说,“每年都上山采野板栗,生的就吃上了,多得吃不完。我们这里还有野生猕猴桃和野菜,想吃什么上山采点就行了。”

 

  我们在山上看冬麻采收时,总闻到阵阵清香,不由好奇。王万军熟悉地一指,“木姜树,我们的辣椒蘸水(贵州特色调味品)就用它的果子做的。”

 

  大山里丰富的资源激发了村民的生活灵感和烹饪想象,用木材养天麻,腐化后为其他植物供养,重复循环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